钢筋调直机调直技巧_乐鱼体育在线官网登录平台
您好,欢迎光临乐鱼体育在线官网登录平台
24小时资讯热线:0510-88587352
乐鱼官网登录

  建筑用热轧钢筋分盘圆和直条两类。直径在12毫米以下的钢筋一般制成盘圆,以便于运输。盘圆钢筋在下料前,一般要经过放盘、冷拉工序,以达到调直的目的。直径在12毫米以上的钢筋,一般轧制成6—12米长的直条。由于在运送过程中,几经装卸,会使直条钢筋造成局部弯折,为此在使用前应进行调直,那么钢筋如何调直呢?让我们的角度来看一下吧~

  目前粗钢筋一般还是采用人工平直。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大吨位冷拉设备。如卷扬机拉直法,不仅能减轻劳动强度,而且钢筋经过冷拉后,强度提高,长度增加,节约钢材。但在冷拉前,需将钢筋对焊接头,且大弯需要人工扳直,故很少采用。

  在没有冷拉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平直锤平直。如皮带锤,弹簧锤等,但在平直前,需将钢筋的大弯用人工方法在扳柱铁板上扳直。然后在平直锤上将小弯逐个锤直。这种平直锤是利用电动机通过皮带轮变速,带动偏心轮旋转,使平直锤作上下往复运动。钢筋放在锤墩上,在锤的冲击下达到调直的目的。

  1级盘圆钢筋一般都会采用卷扬机拉直法。采用卷扬机拉直钢筋,可以建立一条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自动线。如钢筋上盘、开盘、拉直、切断等工序连续作业,可减少操作人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使调直、除锈、切断三道工序合并一道完成。所以,在钢筋加工中巳被广泛采用。

  采用卷扬机拉直钢筋的操作程序是:将装在转架上的盘圆钢筋一端夹入马架上电动牵引小车的夹具内,开动牵引小车。当牵引小车行进到马架端头限位开关时,停止牵引,将钢筋切断,分别将钢筋两端夹入地锚夹具和张拉小车夹具内。然后开动卷扬机将钢筋拉直,拉伸率控制在1%范围内。对直径6—9毫米的I级盘圆钢筋,也可利用调直机调直。

  在调直机前增设阻轮装置,由电动机带动滚筒强力冷拉钢筋,再接入调直机来加工。这样,使冷拉、除锈、调直和切断四道工序联动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直径在5.5毫米以下的冷拔低碳钢丝,采用调直机来加工。采用调直机加工冷拔钢丝,可使除锈、调直、切断三道工序一次完成。调直机是由机座、调直装置、牵引装置、切断装置、定长机构、受料支架及电动传动机构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放在盘架上的钢丝的一端穿过由电动机驱动的调直筒。筒内装五组调直块,其中三组调直块的中心孔偏离调直筒的旋转轴线。钢丝通过旋转的调直筒时,向不同方向弯曲而得以调直。牵引辊和齿轮刀具由另一电动机驱动,牵引辊拉动钢丝穿过齿轮刀具中的槽口。当其端头触及受料支架上的限位开关时,接通离合器电路,使齿轮刀具旋转120度下定长钢筋,被切断的钢丝落入托架内。受料支架上的限位开关可根据下料长度调至相应位置。

  一般调直机齿轮刀具切断装置的实际下料长度误差较大。若在调直机上装一个电子控制仪,使之按给定长度将钢丝切断,并随时示出切断根数,这种调直机叫做数控电子调直切断机。

  电子调直切断机适用于冷拔钢丝的调直切断。它要求钢丝表面光洁,断面均匀,以免钢丝移动速度不均,影响切断长度的准确性。当切断长度在4000毫米以内时,误差仅1~2毫米,可直接用于构件中的配筋,不需做第二次切断,从而收到减少材料消耗、节省工序的效果。

  直径在12毫米以上的粗钢筋,一般都会采用人工调直。其操作程序是:先将钢筋弯折处放到扳柱铁板的扳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弯折处基本扳直。。然后放到工作台上,用大锤将钢筋小弯处锤平。操作时需要两人配合好,一人掌握钢筋,站在工作台一端,将钢筋反复转动和来回移动,另一人掌握大锤,站在工作台的侧面,见弯就锤。掌锤者应根据钢筋粗细和弯度大小来掌握落锤轻重。握钢筋者应视钢筋在工作台上可以滚动时则认为调直合格。

  直径在12毫米以下的盘圆钢筋为细钢筋。细钢筋主要是采用机械调直。但在工程量小或无冷拉设备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人工调直。人工调直又分小锤敲直和绞磨拉直两种。不管哪一种都需要先放盘。前者是按需要长度截成小段在工作台上用小锤平直。后者是按一定长度截断,分别将两端夹在地锚和绞磨的夹具上,然后人工推动绞磨将钢筋拉直。这种方法简单可行。但只宜拉直I级钢筋中的Φ6盘圆,且劳动强度较大,目前已不常使用。

  冷拔低碳钢丝一般都会采用机械调直。但在设备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蛇形管人工调直。

  蛇形管是用长一米左右的厚壁钢管弯成蛇形,钢管内径稍大于钢丝,管两端连接喇叭状进出口,固定在支架上。需要调直的钢丝穿过固定的蛇形管,用人力牵引,即可将钢丝基本拉直。钢丝若有局部小弯再用小锤敲直。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写经验 有钱赚

  如要投诉,请到百度经验投诉中心,如要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百度经验管理吧反馈。

  ©2023Baidu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23】1034-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