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锋:攀登制造新高度_乐鱼体育在线官网登录平台
您好,欢迎光临乐鱼体育在线官网登录平台
24小时资讯热线:0510-88587352
乐鱼官网登录
    产品中心乐鱼体育在线官网登录平台
张振锋:攀登制造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4-02-17 11:15:40   来源:乐鱼官网登录
产品内容描述

  1963年,张振锋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1987年7月,从上海机械学院系统工程系系统工程专业毕业,经无锡市机械局再分配到锡柴。

  在加工车间实习近9个月后,1988年4月,张振锋成为生产科一名计划员。此后13年,他历任处长助理、副处长,亲历锡柴全面落实均衡生产、走出低谷期、加入一汽集团、推进生命工程战略、5万台产能提升以及厂容厂貌改造等过程。

  2000年8月,锡柴设立“六部一室”,张振锋竞聘为制造部部长,开始全面管理生产制造。2005年3月,他被提升为厂长助理,分管生产、质量和采购。其间,制造部连续三年获得锡柴杯立功竞赛金杯。

  2007-2012年,张振锋分管采购,首次在供应商厂家建立锡柴专线年,他分管质量,配合一汽解放推进“四大工程”。2017年8月,他分管销售,对内提升一汽解放青汽配套率,对外突破江淮集团等企业。

  自2020年3月起,张振锋专管非道路市场,担任IPD总监。其目标是,到2025年销量达到10万台。

  1983年,我考入上海机械学院系统工程系系统工程专业。这是钱学森(中国航天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2009年逝世)倡导设立的新专业,1979年才设立,包含多学科内容,如计算机、机械设计、会计学、心理学等课程。

  之所以选报这个专业,一是我有些专业限报,如设计和精密仪器等,二是我喜欢工科,系统工程不是纯管理学,带有技术成分。

  大四那年,我到上海柴油机厂和上海锚链厂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企业,企业离学校不远,都在军工路黄浦江边。当时压根儿没想到,毕业后会到柴油机厂工作。

  我所在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大都分配到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工作。到我这一届(1987年毕业)时,大部分同学被分配到企业。我先被分配到无锡市机械局,接着再分配到锡柴。

  我对锡柴的第一印象是,大厂的架子,破厂的样子。厂区很大,全厂有4000多人,但走进去后,现场显得很破旧。厂址原来叫塘南三支路,路很窄,相当于从一个弄堂进去,后经过多次扩建,成为现在的样子。

  我被安排到加工车间实习,就在现在的CA6DL装配车间位置,主要生产缸体、缸盖、凸轮轴和曲轴四大件,还有很多小零件。那时候零件基本都是企业自己做,外协件很少。实习生不能操作机床,只能干些辅助活,熟悉零件工艺流程、工艺流向和零件是怎么产出的。

  我先到缸体线实习,上面有行车,我在下面拉钩子。那时缸体移动不像现在有自动线,要靠钩子把它钩下来。其他工作还包括用电瓶车把部件搬运到仓库,再从仓库把毛坯件运过来等。

  我还到装配车间装配过零件。当时均衡生产计划性较差,经常是上半个月没事干,后面十来天拼命干,但又来不及干,怎么办?就从各职能部门、车间调人干活。我被调去在装配线上拧螺丝,上岗前会进行简单培训,如扭矩扳到什么位置,以及按什么顺序扳螺栓等,接着就上岗操作。

  这段实习经历,为我后来管理生产制造打下重要基础。此前,我没有真正接触过柴油机,学的也不是内燃机专业,仅在乡下见过手扶拖拉机使用的小柴油机。此后,我对柴油机有了深入了解。加工车间只能了解一个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而装配车间能了解整个柴油机概况。

  1988年4月,实习期结束,我被分配到生产科当计划员,制定零部件计划。起初做锻工和铸工计划,带我的师傅是20世纪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这种人才当时非常少。

  我是“”后第一批分到制造体系的大学生,其他大学生大都分到工艺部门或者设计部门,因此,生产科对我比较重视,也比较期待。我就利用这个机会,抢着多干活多学习,兼做过统计员和工资员等。

  在生产处一干就是13年,直到2000年8月调任制造部部长。1991年,我担任计划组长,1993年11月,我被提拔为(生产处)处长助理,负责计划管理。

  那时不像现在,有BOM系统(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和完全明细表,编制计划全靠手工。每个机型要哪一些零部件,要增加或者减少哪些部件,得自己编制一份完整的明细表,按照月度计划下达零部件计划,因此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差错。加之手工计算时有遗漏,有的计划员就出现过类似情况,零部件已经装车,却发现计划还没下,对生产造成非常大影响。

  这种情况下,我联合计算机室设计了一套计划信息系统,生产系统是锡柴第一个用计算机做计划的科室。锡柴有个机房,相当于计算机室,有3个编程人员。我提出需求,他们编成程序,我再一个一个输入明细表数据。计划分得很细,有铸造、锻工、加工、冷焊、装配等。这套系统安装后,一个人就能达成目标,既减少了工作量,又提高了效率,还对人员进行了优化。

  1990年,锡柴出现严重亏损,1991年,销售柴油机4000多台,亏损606万元(不包括潜亏),成为无锡市亏损大户。由于市场方向迷失,看不到发展前途,造成人心不稳,有很多员工离锡柴而去。我也动过离开的念头,一是企业不景气,二是收入较低,三是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出高价挖人。

  转折点出现在1992年,蒋彬洪调任厂长,锡柴进入转型期。蒋(彬洪)厂长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让锡柴加入一汽集团。锡柴原来做农机,4000多人每年生产4000多台柴油机,干这么多年,基本就是人均一台柴油机,在农机行业里不可能有大突破,因此,必须转型道路市场,做车用配套。

  在无锡市政府支持下,锡柴的产供销人财物,全部资产无偿划拨给一汽集团。这事也有过争议,厂里分成两派意见,但蒋厂长极具前瞻性,下定决心这么做,这绝对是关键时期的英明决策。汽车行业是个大市场,又正好赶上汽油机改柴油机的风口,给锡柴带来新机遇。

  加入一汽集团后,产量提升给锡柴生产体系带来严峻考验。原来农机市场狭小,生产系统不紧不慢,而且生产计划混乱,内部资源落实不到位,经常月初坐板凳,月底打老虎,生产均衡性较差。

  为此,一汽集团从生产部和长春第一发动机厂(长春一发)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对锡柴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整改提升。工作组有七八个人,负责人是(长春一发)值班主任李晶捷、技术科科长王立志,王立志后来担任一汽解放总经理。

  工作组提出,哪里有困难,就必须通到哪里,当日事必须当日毕,日新日高。原来早班会生产科内部开,厂生产调度会每周一次。工作组进入后,早班会改为每天早上8点开始,涉及全厂各个部门,包括人力资源、各个车间和外协科等。会议围绕当天计划,看哪些环节还有缺口,哪一些问题需要当场解决,包括外协厂问题也一并探讨。

  参照一汽集团的做法,锡柴生产计划管理迎来重大改革,生产科权威由此树立起来。厂部给了生产科越级管理权限,其他部门全力配合保交付,甚至调整工资待遇等,对生产系统也第一先考虑。1992年,生产科升级为生产处,工作内容主要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准备。

  1995年,按照一汽集团组织架构体系,锡柴在生产处成立制造技术科,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生产系统倘若不具备技术能力,就很难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制造技术科有权对技术问题拍板,对生产畅通起到保障作用,这在当时算是一项重大改革。

  制造技术科有十来个人,由生产处副处长顾世经分管。我也是副处长,管生产计划和调度。第一任科长是姚祖根,抽调过来的都是部门骨干,有搞设计的,有搞工艺的,包括机加工、冷焊、铸造等,像担任过计财部部长的陈钢等,都在制造技术科摸爬滚打过。此后,随市场渐有起色,锡柴路子越走越顺。

  ▲1993年7月27日,锡柴年产一万台柴油机下线日,一汽锡柴汽车改装线竣工投产

  ▲1996年11月29日,一汽锡柴年产三万台CA6110柴油机技术改造项目通过验收

  1993年7月27日,锡柴第1万台柴油机下线,大家都很激动,这是锡柴成立50年来产能首次达到万台规模,当年产销柴油机16042台。1994年3月,一汽集团确定锡柴CA6110按年产3万台、九五发展规模达到5万台的改造计划。

  产能改造相当于垂直转产,生产工人尤其辛苦,先积累一定库存,以腾出时间改造。为保证生产技改两不误,我们一段一段地改,尽量把停产时间缩到最短。设备车间制作了很多专机,有自己设计的,也有外采的。生产线到位前,怎么保证供货,保证尺寸精度,以及技改和生产怎么穿插,都非常关键。

  2000年8月,锡柴对组织机构进行大调整,将处室改为部室建制,建立“六部一室”,即厂长办公室、法规监察部、计划财务部、党群工作部、营销部、研发部和制造部。

  变化最大的是制造体系。从生产处到制造部,并非只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协配处成为制造部的采购室,工艺处成为制造技术室,再加上对安全、环保以及各车间的管理,制造部管理幅度更宽,难度也更大。

  在确保CA6DL制造精度方面,最大困难是刀具。当时缸体/缸盖每套刀具3000多元,所有刀具都从国际供应商进口,最好的办法是国产化。

  后来,锡柴重机部(惠山基地)也沿用这种方法。进口刀具每套5000多元,国产化后降到500多元,相当于初始投入的1/10。

  2007-2009年,我们又进行7.5万台产能改造。通过七天四班三运转,基本能做到9.2万台。锡柴又在重机部(惠山基地)建立5万台CA6DL产能。

  产品都有生命周期,重卡市场基本每5年一个周期。到现在,CA6DL已经走到生命末期,最少时每月销售几百台,2021年销售2万多台,大部分被11升和13升柴油机发动机取代。从行业发展看,大功率大马力是趋势,11升和13升柴油机已成重卡市场绝对主力,16升柴油机初露端倪,锡柴已经做好布局。

  2005年3月,我被提拔为厂长助理,除分管采购物流外,我还协助许海根(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党委副书记,时任锡柴副厂长)管生产和质量。

  我记得做生产计划时,所有的环节都是信息孤岛。后来随着体量增大,机型慢慢的变多,但我们仍就靠调度员跟各个供应商沟通:有没有货?有多少货?那么多供应商,那么多品种,调度员不可能全清楚。

  2013年,我和许海根换岗,他分管采购,我分管生产和质量。这时生产制造经过多年锤炼,生产队伍慢慢的变成了一支敢打硬仗的铁军,我把主要精力放到质量上。

  电控共轨系统是一个挑战。当初有两个供应商,一个博世,一个电装,研发阶段的制造生产,包括数据灌装,问题倒不太大,但对零部件一致性要求很高。比如缸盖的气道变化,特别是气道涡流比,跟脚踏控制油门相比,电控喷油更精准。如果零部件一致性差,涡流比波动大,就会造成喷油不均衡。时间一长,可能会产生冒烟等很多问题,因此,零部件一致性尤为关键。

  零部件一致性,首先通过装备来保证质量。铸造最早是低密造型,质量参差不齐,后来引进德国KM4线、BW线、进口制芯机,包括冷芯机、热芯机等,以此带动上游所有的环节的质量。产品设计好,并不意味着产品好,每个制造环节都得有保证。

  起初没有排放要求,第一款CA6DL装配博世进口泵,起步是国二标准。到共轨后,排放标准从国三逐渐升级到国六,对零部件一致性要求慢慢的升高。为达到排放要求,锡柴专门制定与排放相关的零部件管控办法,我分管生产与质量时,在这方面倾注了很大精力。

  质量涉及质量体系问题,最终结果是保证发动机出去后一致性没问题。其中,发动机3MIS(three month in Service,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3个月)千台故障率是核心指标。当时一汽解放总经理是许宪志,他总管质量,我几乎跟他同步抓质量。

  一汽解放当时提出四大工程,分别是质量体系工程、精细化工程、可靠性工程和商品力工程,质量主要围绕这四大工程展开。

  精细化就是制造符合性,抓零部件的全尺寸。可靠性主要是通过3MIS和12MIS指标来衡量,每个零部件都要制定MIS指标,每个供应商都要制定达标计划。商品力则围绕新产品营销售卖和市场质量表现展开,销售只是一个窗口。

  许(宪志)总首先提出,将千台质量故障率下降60%。为什么提这个目标?跨国公司像奔驰、斯堪尼亚和沃尔沃等,其千台故障率都不超过200。但在当时谁都不相信,这怎会是做到?

  质量体系是个大工程,最怕贯标两层皮。其实,质量体系贯标没什么奥妙,主要是围绕IATF16949等汽车行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真抓实干。每年除外部认证机构审核外,锡柴内部还要内审两次。

  精细化如何做?和CA6DL一样,我们对所有零部件全检,要求全尺寸符合率达到100%。这个工作量非常非常大,你想想,8升、9升、11升、13升四大品类涉及多少零部件?比如CA6DL缸体,前面几百台做工程样机,那是A、B类项次达标率。A类项是关键项目,B类项是重要项目,C类项是一般项目,但它们不代表全尺寸。

  最低时,锡柴占一汽解放青汽份额不到20%,而潍柴动力号称双百万产能——道路市场100万台、非道路市场100万台。我管过采购,这方面体会较深,你供不上货,对方肯定要找外协厂。

  品质方面,就中型柴油机而言,我们和潍柴处于第一阵营,市场影响力相当,但从省油角度,锡柴更好。省油是锡柴产品的核心优势,而且是解放品牌体系节油的重要支撑。

  2021年,锡柴向江淮集团提供近2000台奥威发动机,占江淮格尔发牵引车总销量近30%,这相当不容易。

  锡柴走过80年,对农机行业、汽车行业和内燃机行业的贡献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锡柴是最早农机领域“七拖八柴”之一。第二,CA6DL是一个横空出世的产品,与国外水平差距缩短20年。第三,对汽(油)改柴(油)作出贡献,促进一汽解放五平柴、六平柴及重型汽车发展。第四,每次排放升级,锡柴都起到央企担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