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各方形成合力_乐鱼体育在线官网登录平台
您好,欢迎光临乐鱼体育在线官网登录平台
24小时资讯热线:0510-88587352
乐鱼官网登录
    产品中心乐鱼体育在线官网登录平台
【思享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发布时间:2023-12-12 07:34:24   来源:乐鱼官网登录
产品内容描述

  作者:赖德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一直是我国就业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今年以来,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显得更为困难:一是毕业生人数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达到了1076万,比上一年增加了167万;二是经济发展遭遇“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加大。习最近在四川考察期间专门就怎么样才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中央格外的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逐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习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当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遵循。各方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强大合力。

  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现在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已破千万。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创新的重要底气所在。但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有大量有效的政策支持。党和政府格外的重视高校毕业生工作,已出台了大量普惠性和特惠性就业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但在今年这一特殊背景下,要逐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支持。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有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国务院最近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就有关政策如何支持稳经济给出了明确部署,比如财政政策要加大减税降费和社保费缓缴力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加大稳岗支持力度等,货币政策要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等。可以说,这些政策是想市场主体之所想,急市场主体之所急,对稳市场主体、稳就业有很强针对性。

  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各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推出落实中央稳经济稳就业政策的具体方案和办法。同时,各地方要认识到,难中有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各地吸引人才、打造人才中心、推动创新的难得机遇。今年,不少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选择下沉到县域层面工作,引起了不少讨论,这既促进了就业,又为地方的未来发展储备了人才,是值得肯定的。上级党委政府对下级进行考核时,要赋予就业目标落实情况更高的权重,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就业促进格局。

  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很多市场主体经营很难。因此,有些企业减少了招聘、推迟了招聘。但正如上文所述,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的措施,效果逐渐显现,用人单位对此要有信心。要结合所在地情况,采用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地推进招聘工作,而不是被动等待或停止招聘进程。同时,招聘工作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避免性别、年龄、院校或地域歧视。

  其中,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新招聘计划中,拿出更高比例给高校毕业生。实际上,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国有企业已经在稳就业、扩就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国有公司数少,招收的毕业生数量注定有限,但其招聘行为将给劳动力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稳定预期。今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要求选取一批经营事物的规模覆盖较广、岗位较多的国有企业,每年开发一批岗位定向招聘残疾人,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应当及时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并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有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

  在我国1.5亿户市场主体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它们贡献了超过80%的就业岗位和90% 的新增就业岗位,是稳扩就业的主体。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企业,发展受到比较多的限制,国家要给予其稳岗扩岗的更多政策支持。而对那些发展势头比较好的专精特新企业,要鼓励其将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契机。

  市场主体稳,就业就稳;市场主体有活力,劳动力市场就有活力,就业压力就小。在出台稳市场主体的政策时,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既要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打通供应链堵点,也要稳定和扩大市场,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用需求刺激供给,进而达到供需两旺的效果,以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为稳增长稳就业提供坚实支撑。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度相关。习曾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就是要求学校专业设置、学生知识结构要同社会就业结构相匹配,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特别是面对数字化的经济不断崛起及其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大量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才。因此,优化专业结构,增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性,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方法。为此,学校要着眼于未来,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加强理工农医紧缺人才的培养,加强“四新”专业的建设,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高校要更加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些学校存在重招生、培养而轻就业的倾向,就业创业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将毕业生就业置于办学过程中更重要的地位,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深入产业和企业,既拓岗促就业,又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反过来也能更好地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但在这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更好的提高所谓的就业指标而弄虚作假。

  面对不断趋紧的劳动力市场,毕业生最有力的竞争手段是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强、素质高是劳动力市场的“硬通货”。因此,在学习期间,要做好学习规划,配置好时间,厚植学分和文凭的含金量,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要动态优化就业预期。我国经济体量大,又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变化之中,创造出了众多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及自身条件,动态优化就业预期,合理调整自我设定的保留工资目标。同时,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动态优化预期的一个重要维度是跨周期设计,即不仅要考虑工作岗位当前所能给予的条件,而且要考虑3-5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的劳动力市场情况,一步一个脚印,毕竟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今天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已大为增进,就业的起始条件对一个人长远的发展,重要性已大为下降。大学生要及时作出调整自己的就业取向,抓住机遇,拓宽就业范围,理性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稳步求职。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